登录 
工匠百科
V:gjbaike
  1. 首页 > 工匠说

“非遗技艺+纳米技术”!萧山打造“亚运世纪宝鼎”

作者:工匠百科 日期:2023-03-04 16:39:05 点击数:

“官瓷重楷模,精华四海粹。”这是《饮流斋说瓷》中对宋代官窑瓷器的赞美。在萧山,有一件高1米,直径80公分,使用南宋官窑瓷制作技艺和纳米技术打造的“亚运世纪宝鼎”即将面世。

这件“大宝贝”,目前还是半成坯体,外壁镶有28个体育运动造型,由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大师、杭州工匠叶国珍制作。未来将经过多次素烧、施釉,最后完成高温烧造,以粉青釉色、冰裂纹片、紫口铁足的形象亮相。

WechatIMG3062.jpeg

“非遗技艺关键是靠‘手感’。” 在南宋官窑制瓷工作车间内,叶国珍拿着海绵,沾了些水,小心翼翼地将坯体表面微凸起的线条补平。“南宋官窑在制作工艺上要求精益求精,补线条时要一层一层慢慢地补,海绵里的水不能太多;力道一定要轻,重一点就会把外壁的泥巴压破。”

WechatIMG3064.jpeg

叶国珍今年72岁,从事南宋官窑制瓷近55年。2021年,随着杭州亚运会临近,他有一个心愿:想让亚洲各国的运动员来到亚运会主阵地萧山时,能看到萧山最有非遗特色、瓷器特色和陶瓷艺术的作品。

亚运青瓷宝鼎应运而生。

南宋官窑,曾仅供皇室宫廷使用,器型庄重古朴,多以商、周、汉青铜器造型为主,平均鼎口直径仅二三十公分。

而叶国珍打造的大宝鼎,直径80公分,深度50公分左右,属于南宋官窑超大规格器皿。其阔口大腹被赋予“海纳百川”的意蕴,也体现中国人“诚实守信”“一言九鼎”的传统美德。

正因为“大”,制作起来格外具有挑战性。一个完整的南宋官窑制作要经历原料配方、脚踩泥、拉坯等72道全手工成型技艺,环环相扣,只要一环出错,便前功尽弃。

WechatIMG3059.jpeg

尤其是宝鼎成型阶段,最棘手的就是开裂问题。在工作车间,已经有十几个陶瓷宝鼎以开裂告终。“瓷器不允许有一点空气的存在,否则烧造时会带来破裂的下场。”为此,480斤的瓷料泥土,叶国珍一个人需要踩上三天,每天五小时,直到把泥巴里的空气全部排出,再拉坯,才能把控成型过程中的变形度。

除了难度极高的成型技艺,成型后的多次修坯、多次素烧、多次施釉等都要按照“宫廷制瓷”标准精工细作。叶国珍回忆,光是鼎面上的运动纹样团队就淘汰了几百种方案,亚运项目种类也跟团队一起研究和设计了3个月,做了几百稿修改,最终才从36个项目中确定28个最具代表性、最能体现运动员优秀动作的项目。

WechatIMG3068.jpeg

非遗,不仅连接着传统技艺,还要与时俱进、创新发展。

这件“大宝贝”,创新运用了高科技——紫金土制瓷高温胎釉色控制技术、纳米级制瓷原料配制法高温抗胎裂技术。“我们以紫金土为原料,通过纳米技术将紫金土变成纳米级材料,就能在高温烧造下抗胎裂,降低变形率。”叶国珍说,紫金土在高温中极易变形。“在窑里,温度每增加5度,瓷器变形概率增加一倍,而南宋官窑烧造要达1280度以上,没有高科技加持很难做到。”

WechatIMG3067.jpeg

目前,叶国珍团队还在设计和制作一款迷你版亚运青瓷宝鼎。小宝鼎直径35~40公分,是大宝鼎的一半,因此烧造时变形和开裂概率较小,预计今年4月底前面世。“未来大小宝鼎可能会在亚运村、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以及跟亚运相关的场地展出,让亚洲各国运动员都能够‘看得见、摸得着、买得起、带得走’。”叶国珍一边拿着海绵,一边继续清理宝鼎上的细纹。

记者 童宇倩